香港优才,专挑这24所内地大学学生!
发布时间:2025-01-03
香港入境处上周宣布更新高才通合资格大学名单。昨天申请系统已正式将5所新增大学纳入,包括中国内地的中国科学院大学。
5间新增大学的学士毕业生可递交申请,通过高才通B/C类获取香港身份。
该5所新增大学的硕博生同样迎来利好,不过是相对香港另一热门人才引进计划优才而言。 没错,就是那个过去2个月揽入2名斯诺克传奇人物(奥沙利文、特鲁姆普)的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。据香港桌球总会主席透露,还有世界排名前10的桌球手也在计划借优才申请为香港居民。 不过这些大咖们走的是优才计划的成就计分制,普通优才可以走综合计分制。 据2023年11月推出的全新版优才,符合港府所列12项准则之6,可递交申请。12项的2项,与学历有关——合资格大学硕博生、合资格大学指定学科硕博生。这里的合资格大学由港府根据2项指标而定,当中恰恰包括高才通合资格大学榜单。优才--综合计分制
昨天,入境处已同步优才合资格大学名单,加上新入榜单的国科大,内地共24所大学在列。 算了一下,这些院校的硕博生,尤其是STEM相关专业的,如果50岁以下+英文能力佳+2~5年工作经验,已经符合资格递交申请。 所指的STEM也即科学/科技/工程/数学相关课程,包括人工智能、统计学、海洋科学等等。
申请人成功获批可直接拿3年的签证,后续通过3+2年的模式续签,直至符合7年永居资格申请永居。 续签条件: ① 已于香港定居 ② 对香港有所贡献,例如工作/创业。 如符合港府顶尖人才的认定,可直接续5年。 顶尖人才资格: ① 获优才计划核准来港不少于2年 ② 上一评税年度薪俸税应评税入息达200万 配偶及子女可随同赴港,享受与主申同等权益,包括在香港工作/读书/居留。签证模式与主申请人绑定。香港身份的优势
1. 孩子出生即永居
内地人士拿到香港居民身份,即有了合法在港生育的权利,孩子在港出生即可直接永居。
2. 保留内地户籍 拿到香港居民身份,内地户籍不受影响。即使7年后转持香港永居,也是在需要申请“回乡证”的时候才要求注销内地户口。
3. 护照免签 香港特区护照可免签171个国家/地区,另外持有特区护照申请移居海外排期更短,条件更宽松。
4. 教育通吃 港籍身份(不管是否永居)可享受香港15年的义务教育,两文三语/国际化教育/灵活的小班教学……香港高考DSE联招人数(类似内地的高考统招)连4万都没有。去年港籍生考取港八大的录取率38%,超过30%可进入港前五(世界百强)。 从小接轨国际的教育,未来想升读海外学校势必能少些阻碍。香港高考DSE本身也被海外600多所大学认可,可凭DSE成绩直接申请。 回内地可以接受9年义务教育,或者申请纯外籍的国际学校,例如哈罗、深外国际等。港籍生可以凭借香港DSE高考弯道超车内地145所高校,录取率51.29%。或者参加港澳台联考报考440多所内地本科院校,录取率58.25%。 不过抄内地院校近道都需要持有回乡证,也就是最晚要在高考前8年(1年申请+7年永居)申请香港优才,并且在永居后放弃内地户籍。 5. 税收洼地
素被冠以“低税天堂”美誉的香港,税制十分简单,没有遗产税、赠与税以及流转税等。香港对企业主要是征收利得税和物业税。世界银行分析,内地企业综合税率为67.3%,香港仅22.9%。 个人所得税(薪俸税)也是优势明显。内地个税税率是3-45%,而香港薪俸税采用2-17%五级超额累进税制,或可按15-16%标准税法。之前奥沙利文官宣落户香港,有香港媒体计算过他光2023至24年度赛季,就可省税383万元。 合资格的香港籍人士在大湾区有税优政策。 例如针对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,珠三角九个城市均出台了专项政策规定,对他们在珠三角九市的个税缴纳额超过15%计算的税额部分,予以补贴。补贴额最高500万/人。 除了这个政策,内地多个城市,包括北京/上海等也有针对港籍在内的境外人才税收补贴。 6. 创业就业 香港无外汇管制/资金自由。开放的营商环境下,注册香港公司除了可享受少税种/低税率,更易打造企业国际品牌效应,开拓国际市场,增强竞争优势。并且香港有各种创业支持。 根据香港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》,18至40岁的香港永久居民在香港进行商业登记创业,最多可获港币60万元资助。 广东省也出台了港人创业及就业扶持政策,包括社保补贴、现金补贴、租金补贴、培训补贴……
7. 免费公立医疗 香港医疗条件先进,在个别领域更在欧美之上,肺癌、直肠癌、肝癌和乳腺癌等癌症的生存率在全球范围内数一数二! 无论是香港永居还是非永居,都可享受香港近乎免费的公立医疗体系。住院费只需120港币每天,每种药物才收费15元。 综合以上,一个香港身份可为家庭带来教育/税务/医疗/就业创业以及自由通行等一系列优势。 自2022年底香港宣布3年抢10万人才至今,已经有17.5万人才通过各类计划来港,连同受养人为香港带来约35万人口。港府已经明说日后政策重心会转移至挽留人才。
各人才计划也在明显地拔高槛,加严审核……现在还符合条件的尽快了,只会越来越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