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虑提高高才通A类门槛?港府正面回应!
发布时间:2024-12-09
香港的高才通计划这个月月底满2年。这2年因为申请资格和评核准则精简清晰,获批速度快,无需投资或者提前获得香港雇主的聘用,吸引了不少人申请。尤其是A类,不设学历门槛,只有一个要求——在申请前一年全年收入达到250万港币。
所以有香港立法会议员提出质询,认为不能粗暴将“高端人才”和“高薪人士”划等号。提出政府是不是该考虑提高A类门槛/增加筛选条件,加强人才选拔。 对此,香港劳工局局长正面表态:特区政府无意改变高才通计划A类的申请资格及设额外限制! 高才通推出截至今年10月底,获批的申请接近85,000宗,其中A类约占¼。 目前来看,港府引进的A类高才是有市场竞争力的。本身多数是企业家/公司管理层,在各自专业领域颇有建树。港府也只是提供一个短期的签证让他们来港探索机会。最终能否留下取决于高才自身条件及在本地市场的发展。 首次3年期限的签证到期,他们需要在香港受雇,取得稳定收入,或者在香港创业,且业务能健康营运和持续发展才能顺利续签,并最终7年永居。无意改变
香港之前也针对已经抵港人才做过跟进调查。发现抵港6个月的A类受访人有60%投入工作,比例高于B/C类。其中¼在香港开公司创业,甚至能给本地人创造就业机会。其他受雇的A类高才也多在香港的优势产业,包括商业及贸易、创新及科技、资讯及通讯科技,有效填补本地职位空缺。
A类从推出至今,也算是有收紧过的,且每次都是悄无声息。 最明显的是250万港币的汇率。开始推出的时候,汇率固定在0.82左右,相当于205万人民币已经能压线达标。今年1月,入境处申请系统联网,汇率实时变动,像今天再看已经需要将近233万。 另外就是入境处看的材料越来越细致。就怕有浑水摸鱼的。例如严查某些突然有大笔利润的申请人。也有人被要求提交社保证明和劳动合同等等。审核趋严
香港媒体也主动在做监督。这周的报道又开始了, 有香港记者赴广州“放蛇”,拆穿黑中介套路,例如做假税单等等。 港府已经回应说会严格把关。所以后面要的证明材料只会越来越复杂。
所以现在符合条件,能提交的还是趁早。
高才通A类
A类人才是指在紧接申请前一年,全年收入达250万港币(或等值外币)的人士。 250万指的是税前收入,包括工资收入/津贴/股票期权/名下公司所得的利润收入。 个人投资所得的收入(例如炒股/炒房/基金投资等)或者未纳税收入不计算在250万之内。 目前符合资质的人群主要是以下四类,具体是否符合申请资格,可以联系香港优才圈做针对性评估。 ① 个人工资收入实打实达到250万港币 ② 公司股权分红,实际分到手里达250万港币 ③ 有独资公司,公司报税表上的实际利润额达到250万港币以上。 ④ 持有公司50%及以上股份,公司实际利润额按占股比例拆分下来达到250万港币。 申请人配偶及18岁以下未婚子女,可以以受养人身份随同赴港,享受与主申请人同等权益。申请资格
逗留模式
高才通获批,拿到获批函,有3个月的时间可以缴费领取签证,在签证领取后的3个月需要入境香港,完成激活签证的动作,获准在港逗留3年。 这个是今年11月的新政策,A类首签从原先的2年改为3年。11月之前已经获批的也适用——原有的2年签证到期,即使未在香港受雇或者创业自雇,也可以无条件申请延长逗留一年。 高才通需要在签证期满前4周内(2024年11月起暂时调为前3个月)提出续签申请。 续签条件是申请人已受雇并有稳定的收入或在港创业。港府此前还列明了四种续签情境下的续签要求,可以作为参考。 最多可以续签3年,或者参考在香港的雇佣合同的到期日,以较短的为准。 符合顶尖人才资格的高才A类,可以争取6年的签证。 ● 高才通来港不少于2年 ● 上一评税年度的薪俸税应评税入息达港币200万元或以上 要注意顶尖人才看的是薪俸税,不是企业利得税。 高才通人才在香港特区连续通常居住不少于7年,可依法申请香港特区居留权和香港永居身份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