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高才通,很快就高攀不起了!
发布时间:2024-12-19
高才通月底满2年。此前香港劳福局透露,计划自2022年12月底推出截至今年10月底,批出近8.5万宗申请,其中94.6%为内地人士。
11月初,高才通迎2项利好。包括再扩展符合资格的大学名单,新纳入9所内地大学。以及将A类的首次签证逗留期限从2年调整为3年。 2024年最后两个月的申请量应该会很好看。 但与此同时,高才通的争议也不断。 例如香港议员认为应增设A类申请门槛。例如香港媒体曝光多个黑中介在高才通申请/续签等方面做手脚,包括造假学历/假税单骗取签证,质疑制度存在漏洞。
搞得劳福局局长马不停蹄下场解释入境处会就每宗申请严格把关。
而从主任们最近对高才通审批的缜密程度,也可以看出入境处严防死守虚假材料的态度。小红书有不少DIY申请者收到了入境处满满一页A4纸的补件要求。 入境处发补件信时还不忘白纸黑字多加一段,虚假申述/串谋欺诈/虚假文书最高可被判监14年。 具体点说。 申请人数最多的B类人才。要求提供第三方机构的认证报告和成绩单已经不稀奇了,现在部分还被要求社保证明/评税通知单/在职证明。 针对某些目前在海外居住/工作的B类,还要求补充当地的居住证明。 A类以公司收入为条件申请的,公司员工太少的被质疑经营模式,人数多的要求提供为所有员工缴纳社保记录,甚至部分要求提供写明全体职员姓名的职位架构、所有职员的发薪记录。
突然有大笔利润的被要求提供发票/合同/银行流水等等。
A类以个人收入为条件申请的,关于常见的大笔股息收入,入境处也不再拘泥于用个税APP或者是电子税局证明,反是破解了其他新思路。 说起来,高才通计划初心是想着简化申请材料,加快审批速度,极速揽入更多优质人才,当时最快的还有24小时就拿到签证的。 入境处怕是也没想到申请人会有这么多“小窍门”。计划推出之后不断在被挑战、不断在堵漏洞。主任们这两年学习的知识大概比过往20年还多! 在“聪明”申请人的推动下,后面申请材料只会越来越复杂。也不排除会悄无声息在审核中增设隐形门槛。现在符合条件,能提交的还是趁早,省得未来高攀不起。看看隔壁的优才计划,11月突发改版之后能符合条件还有多少? 简称“高才通”,2022年年底正式开放申请,旨在吸引全球高学历和高收入人才。 申请分3类,只要满足其中一类即可递交申请。配偶及18岁以下未婚子女,可以受养人身份随同赴港,享受与主申请人同等权益。 A类:紧接申请前一年的全年应课税收入达港币250万元或以上 250万指的是税前收入,包括工资收入/津贴/股票期权/名下公司所得的利润收入。个人投资所得的收入(如炒股/炒房/基金投资等)或未纳税的收入不计算在内。 B类:合资格大学学士学位+在紧接申请前5年内累积至少3年工作经验 C类:5年内合资格大学学士学位,工作经验少于3年 合资格大学综合名单由港府根据全球各大权威榜单按年度更新。目前,名单内的大学一共198所,其中22所为内地大学。 B/C类最快4周可以批复,A类审批周期会更长,需要6-8周。 拿到获批函,有3个月的时间可以缴费领取签证,在签证领取后的3个月需要入境香港,完成激活签证的动作。然后开始计算首次逗留期限。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
申请资格
申请周期
签证模式
A类: 首次签证3年 B/C类:首次签证2年
需要在签证期满前4周内(2024年11月起暂时调为前3个月)提出续签申请。 续签条件是申请人已受雇并有稳定的收入或在港创业。港府此前列明了四种续签情境下的续签要求,可以作为参考。 最长续签3年,或者参考在香港的雇佣合同到期日,以较短的为准。如果符合顶尖人才资格的高才A类,可以争取6年的签证。 一般延期逗留:3+3年 顶尖人才延期逗留:6年 ※ 顶尖人才:高才通来港不少于2年且上一评税年度的薪俸税应评税入息达港币200万元或以上
香港永居
高才通人才在香港特区连续通常居住不少于7年,可依法申请香港永居和特区护照。